桃園就服公會研究發現 逃逸是一種慢性自殺

好新聞 2019-09-04 13:57:25
桃園就服公會研究發現  逃逸是一種慢性自殺

桃園就服公會研究發現 逃逸是一種慢性自殺

好新聞記者/葉梓          資料來源:由桃園市就業服務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桃園就業服務商業服務同業公會委託心理學家于白儂博士針對印尼籍逃逸移工突發性出現癱瘓、癲癇等重大疾病進行深度訪談後,研判因逃逸期間移工經常處在高度壓力,導致很容易出現至今醫學上仍病發成謎的『心碎症候群』。0904心碎症候群-改_imgs-0001.jpg

桃園公會理事長黃杲傑呼籲: 移工逃逸前必須思考到,『逃逸』除會造成合法權益的喪失,失去健保的健康照護保障,長期處在恐懼被抓、無法返鄉的悔恨、遭非法仲介黑吃黑的剝削、工作不穩定、支出龐大等壓力,而這種長期壓力讓逃逸移工健康隨時炸鍋。

根據心理學家于白儂對逃逸重症移工的訪談研究發現;這些移工的共同症狀呈現類中風」心血管疾病,由於逃逸身分不具備健保資格,往往醫院只能給治標性的症狀治療,未能深入作進一步檢查。但這些患者,有個共通點,返回母國,隨著壓力逐漸減除後,原來重癱的身體及語言能力也逐漸恢復、癲癇的症狀也解除

0904心碎症候群-改_imgs-0002.jpg

心理學家于白儂: 「所謂的『醫學奇蹟』是出現在個案,而這種發生在印尼逃逸移工的通案,從心理科學來推斷較屬於身心症中的『心碎症候群』,所不同的是患者的壓力或是處在一種間歇性的累積,一直到無法承受的臨界點後病發,可以解釋是壓力荷爾蒙形成的慢性自殺。」

于白儂: 「醫學研究;『心碎症候群』並不是心臟病而是壓力心肌症(學名為TakotsuboSyndrome)是受到大腦情緒影響。

根據歐洲心臟雜誌2019年3月公佈研究結果;心碎症候群』患者,因情緒過激而導致荷爾蒙分泌異常,使得心臟血管急遽收縮,並不像心臟病患本身的冠狀動脈早有問題。

針對心碎症候群,目前醫學上沒有什麼特殊的療法。幸好心碎症候群可以是暫時性的,數星期或數個月後患者會慢慢回復。

0904心碎症候群-改_imgs-0003.jpg

于白儂: 「印尼民族性善良、強烈家庭觀念,逃逸後長期處在壓力下來說,持續性的心臟衰竭會大幅降低存活率和生活品質。而心碎症候群發病時的症狀與心肌梗塞、心臟病非常像,若未能及時送醫,仍有死亡風險。

【我要投稿】

好新聞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haushinwen@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自我簡介,謝謝!